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印发新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信息发布者:yhmig12
    2017-04-11 09:07:38    来源:新平网   转载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新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7119




    新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完善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我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提高全县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新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新平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县全民健身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城乡居民体育意识日益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体育场地数量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迅速,城乡基层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建立;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得到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圆满完成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的目标任务。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县共建成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100余个,健身广场和公园4个,晨晚体育练点40个,健身步道3条,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全县体育人口达1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其中,一级10名,二级54名,三级440余名;全县共有各类专业体育协会组织12个,有会员3.5万余人,其中,老年体协作为全县最大的体育协会,共有会员28296人,有1162个活动点,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成为了新平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主力军。在各体育协会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呈现了蓬勃发展态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和好评,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健康指数日益提高。

    当前,新平县体育发展步入改革攻坚期,发展不足仍然是全县体育发展最大的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新平本土品牌赛事匮乏,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任务依然艰巨;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体育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体育的多元价值有待深入挖掘。全民健身改革尚需深化,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县群众体育工作,使我县全民健身事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玉溪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文化兴县”战略目标。强化体育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体育管理职能,建设场地设施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于一体的、具有新平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平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全面提升新平体育管理水平,提高新平体育综合发展水平,将体育建设成为新平标志性事业,为构建健康新平奠定坚实基础,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履行政府全民健身事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之间全民健身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化进程;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三、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新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共进、融合共通发展。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设施完备、组织活跃、活动多彩、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平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保障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全县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全民健身目标任务

    增强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及全民健身项目和方法。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38%以上。落实全民健身工作“三纳入”: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按照人均1元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经费

        (二)全民健身网络实体化

    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群众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服务逐步社会化。扶持本土体育健身企业和社会组织,培育休闲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全民健身产业服务圈建设,健身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

    提升县级健身指导网络服务能力,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人群的体质检测、服务工作,积极推广科学健身方法。

    体育健身组织体系网格化。重点扶持草根性、项目化和自生力强的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组织数量显著增加,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方向发展。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壮大基层体育组织,形成体育行政部门、文体活动中心(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服务人员环环相接的全民健身组织网链。

    (三)以全民健身树新平形象、促交流

    赛事活动多元化。加强新平县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新平体育的知名度。加快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启动新平县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打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依托新平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区域国际化赛事重要平台,提升新平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健身意识生活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多元体育文化。树立终身参与健身、拥有健康身心的新理念,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群的基本生活方式。推广运动项目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运动是良医”理念,形成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体育文化和社会风尚,发挥体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地区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新平县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1.继续抓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将健身场地设施纳入新平县“十三五”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办法》,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推进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覆盖,到2020年,新建或提升改造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乡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实现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设施需求。推动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构建休闲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网络。结合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加强乡镇(街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管理与维护,坚持建管并举,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逐步构建新平体育产业,重点打造以磨盘山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体育馆、综合训练馆、综合运动场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2.合理利用本地优质户外运动资源,加强对室外健身器材进行规划、建设、管理。优化健身场地设施投资结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身设施建设,落实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建设一批健身步道、健身路径(乐园)等体育元素的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城乡公共空间。加大足球场地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3.积极争取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公共体育设施应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免费开放,试点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和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服务体系

    1.体育社团组织社会化: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继续抓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工程”,积极做好新平县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到2020年,实现80%以上乡镇(街道)有体育组织,60%以上农村社区有体育健身站点,逐步建立“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三五”期间,争取省级资助命名1个优秀体育协会,1个体育俱乐部,2个优秀健身活动站点,挖掘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代表性传承人。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群和项目结合的新模式,拓宽新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渠道,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育和发展枢纽型、人群型、项目型体育社会组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指导高效、富有活力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支持草根体育组织建设和发展,培育多层次、不同规模的全民健身团队,推动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参与式管理,形成多元联动格局。

    2.健身服务长效化:构建新平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全县晨晚练辅导站(点)、各体育协会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形成横坐标,将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形成纵坐标,交叉联合、互相呼应,形成服务区域网格化。重点培训社会需求大、覆盖人群广的运动项目专业指导和志愿服务人员,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开展义务健身辅导,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健身指导服务便民化: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用好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专业人员进社区、下乡村,推广简便易行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和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推广科学实用的健身方法与运动处方。加强体医结合,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发展规划。

    (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体系

    1.赛事活动常态化、特色化:体育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节庆日特别是国务院设立的每年88日“全民健身日”,广泛组织开展群众体育系列活动,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积极申请省级体育产业专项资金100万,实施“新平品牌赛事工程”,即争创2个县级品牌赛事、2个乡镇品牌赛事,大力培育新平本土赛事品牌。县城中心城区组织开展的大型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依托现有场馆资源,按照政府主导、协会承办等模式组织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和谐杯”运动会、“周末杯”篮球赛、“花腰傣杯”篮球联赛、“大磨岩峰杯”陀螺邀请赛;每年按区域分片区组织开展乡镇(街道)篮球联赛,每两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举办一次“丰收杯”运动会,以学校为单举办一次青少年运动会;组织和支持乡镇(街道)每年开展一次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会。支持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开展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单项体育比赛,不断丰富比赛项目。通过组织好各类人群的体育竞赛活动和经常性的竞赛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每个体育协会每年举办单项比赛不得少于一次,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充分挖掘以陀螺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体育资源,培植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把我县各乡镇(街道)民间的陀螺、鼓舞、烟合舞、银铃操等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支持协调开展好驻新平部队的军队体育活动。

    2.健身活动多元化:发挥县城晨晚练点、农村基层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各级老体协、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引领作用,带动城市社区、农村、职工、老年人、妇女、幼儿、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气功、健步走、篮球、气排球等健身活动。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规范和加强对游泳、攀岩、滑雪、潜水等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经营的审批和监管。

    3.青少年体育多样化:实施新平县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强体教结合,做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项目进校园示范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的培育工作,推动校内和校外体育的优势互补和积极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建立新平县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并定期展开调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各乡镇(街道)要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安排部署,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推行情况负总责。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领导责任;要成立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和组织协调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推行工作,各部门、各行业也要成立相应的全民健身领导协调机构。要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经费、机构、人员等方面抓好落实,县财政按照每年全县总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长。

    (二)依法行政,切实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体育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提升我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权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新平体育政务公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决策法定程序。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做好经营高危性体育项目许可和监管,开展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彩票监督检查等,保障健身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体育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体育普法中的作用。加强新平体育行政工作者法治教育培训,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化进程。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使每个单位和个人在全民健身中严格遵守《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检查监督,坚决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保证各项规定的全面执行。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动员引导和推动作用,普及体育健身科技知识,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健身舆论氛围。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要加大全民健身宣传报道。

    (四)加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和体育场地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积极拓宽经费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由体育部门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以上必须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加强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弱势人群全民健身事业的经费扶持力度。

    (五)加快基层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县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按照国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要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逐步形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公园、绿地、广场和居民住宅区要规划健身活动场地,配备健身活动设施;开辟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和户外运动设施;体育系统及国有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当向公众开放,公共体育设施要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优惠。

    (六)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全民健身指导机构,发挥其体育场地、体育人才优势,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发展基层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健身站(点)和体育健身团队,广泛成立体育健身项目协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协会,积极推进基层体育社会团体的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在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工作人员、活动经费和工作指导等方面对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建设给予支持和扶持。加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全民健身服务长效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国民体质检测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干部队伍,体育行政部门要有专门机构、人员、资金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免费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激励和补偿方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条件。逐步发展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七)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要充分利用每年88日的“全民健身日”,在县中心城区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展示和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大型活动推动经常性活动的开展;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集中与分散结合、大型与小型结合,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地方性。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大众健身品牌活动;要举办各类人群和项目体育竞赛活动,坚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创编推广少数民族健身操(舞)和行业保健操,要特别关注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育活动,在健身服务、场地设施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八)加强对各种体育协会、社会体育组织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健全体育协会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社团组织和骨干分子的作用,强化宣传引导,逐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增强社会体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全社会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九)加强体育赛事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新平县体育赛事工作小组和裁判员协会,提高组织能力和裁判水平,争取做到可以依托县内的场馆设施和人员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赛事,积极探索成为专业比赛基地的途径和方法。按照承办高水平赛事的要求,组织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裁判员队伍,在县内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的裁判员,有组织地进行技能培训和资格认定,使每个裁判员都能担任12个项目的裁判工作。

    (十)发展体育产业,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玉溪市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体育产业发展联系点城市的机遇,打造以磨盘山国家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建设为核心,以两馆一场(体育馆、综合训练馆、综合体育场)为标志的体育品牌,不断创新场馆管理、运营模式,开拓发展思路,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场馆开发与利用,让场馆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十一)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全县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工作。

    县文化广电和体育局发挥职能作用,负责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县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县财政局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同时要单独安排全民健身活动的专项经费。

    县教育局负责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两操两课”制度,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落实体育师资、经费和场地设施,积极做好足球进校园工作,提高体育传统学校的办学质量。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公园、绿地、广场、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和改造,改善全民健身的环境和条件。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开展全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竞赛,牵头组织好选拔组团(队)参加上级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挖掘、整理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和配合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全民健身工作奖惩制度,表彰奖励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和个人,优先安排体质检测合格者劳动就业。

    县农业局建立健全各级农民体育协会,指导全县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亿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牵头组织好选拔组团(队)参加上级农民运动会。

    县公安局做好全民健身重大活动的场馆消防、交通管制、安全保卫,维护正常的秩序,确保各类群众性健身竞赛活动安全。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做好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卫生救护,组织健身康复、体育医疗知识的宣传,预防和医治健身创伤。

    县民政局支持建立群众体育协会,依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登记注册,监督群众体育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新闻媒体,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报导,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

    县残联指导残疾人健身康复活动,选拔训练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组织全县残疾人运动会,牵头组织好选拔组团(队)参加上级残疾人运动会。

    六、实施步骤

    2016年启动实施本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各职能部门制定全民健身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0172019年按照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确定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建设工作,同时抓好活动开展、健身组织机构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工作。县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9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县级人民政府。

     2020年迎接由市体育局牵头的对我县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表彰。

    七、督促检查落实

    (一)本计划是新平县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部门、各行业也应当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做好对本行政区域及行业系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保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社会效果。

    (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